造字法:會義(簡化方案用“涂”合并“塗”)
參考鏈接: 水 余 途 塗
水族
余,既是聲旁也是形旁,是“途”的省略,表示行程、路程。涂,甲骨文(水,河川)(余,即“途”的省略,表示旅途),表示水上之旅。金文加“人”(旅行者),將甲骨文字形中的“水”橫寫成,強調“水上旅途”。篆文恢復甲骨文字形,將甲骨文字形中的寫成,將甲骨文字形中的寫成。造字本義:名詞,依靠河川舟楫的水路旅途。隸書將篆文字形中的“水”寫成“三點水”,將篆文字形中的寫成。“途”為陸路旅程;“涂”為水路旅程。古籍多以“途”* 代替“涂”。《漢字簡化方案》用“涂”合并“塗”* 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一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涂,水。出益州牧靡南山,西北入澠。從水,余聲。 附二 白話版《說文解字》:涂,河川。源出益州牧靡南山,于西北面匯入澠河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邊旁,采用“余”作聲旁。
①本義,名詞:依靠河川舟楫的水路旅途。 本義后由“途”代替(涂次 涂道 涂巷 涂軌 涂跡 涂轍) 涂,度也,人所由得通度也。——《釋名 • 釋道》 明乎坦涂。——《莊子 • 秋水》 涂巷之人也。——《荀子 • 勸學》 ②本義,名詞:河灘海灘上被漁民踩踏成膠狀的淤泥。 涂炭 / 海涂 灘涂 生靈涂炭 塗,泥也。——《廣雅》 見豕負涂。——《易 • 睽》
有夏昏德,民墜涂炭。——《書 • 仲虺之誥》
荒草滿溝涂,老農相對哭。——清 • 尤侗《老農》 ③動詞:用泥狀、膠狀物抹擦。 涂擦 涂改 涂畫 涂寫 涂鴉 涂抹 涂飾 涂漆 涂油 涂料 涂涂畫畫 涂脂抹粉 /
十二月為涂。——《爾雅》 涂明耳目。——《史記 • 貨殖列傳》
涂=水+余+土。本意是水底沉淀的黏稠淤泥。涂抹、糊涂,都是來源于此意。
當涂掌事,如何解
涂,還是一種姓氏。
本字典關于“余”的解釋:甲骨文(尖圓屋頂)(才,房柱和橫梁),表示單柱尖頂的簡易建筑。造字本義:單柱、無壁的尖頂茅屋。與本章節的余的解釋:即“途”的省略,表示旅行。兩種解釋相去甚遠。
1、 “象形字典”存在的問題很多,需要大量更新字形資料和修改解說。但為了集中精力提高字典擴展的工作進度,本站長將減少網頁更新,并
從2015年4月12日開始兩年左右的時間里,原則上不再回復網友們的評論,直至4000字頭的擴展、網站改版升級的任務結束。改版后網站將
加強用戶評論互動功能,并在會員中心提示評論的回復狀態;在網頁的評論位置,可以根據評論主題、評論日期、用戶昵稱,查看所有評論。
2、 請用2-7字的標準中文昵稱提交評論。使用含義不明的單字、拼音、單純數字串、字母串的評論,將無法通過審核。謝謝配合!